close

大清早四點多,騎單車往板橋火車站的路上,都市的公路並不寂寞,早起運動的人,沿路時時可見。抵站後,準備搭第一班區間火車南下到苗栗竹南站。在火車上,會合了從萬華站上車的信兄夫婦。

▼板橋火車站。

20140706_045434 
竹南站是縱貫鐵路北區南下山線、海線的分站點(南區北上是彰化站),因今天與其他車友會合的地點,是位在談文站邊造橋鄉朝陽村的福陽宮廣場,而原先搭乘的是山線班次,故須先坐到竹南站,再換轉往海線班次的火車到談文站後,才能前往。
▼福陽宮廣場上漂亮的龍鳳雕飾金亭。
P7063282 
眾車友依時率續抵達,待集合完畢,即在今日領騎Jack的帶領下開始出發,今天主要是沿著縱貫鐵路海線,拜訪三個老站與沿線景點。
▼談文車站。
P7063288  
談文站是海線鐵路南下的第一站,緊鄰縱貫公路,站體低於路面。1922年10月11日海線通車時即已設站,原站名為淡文湖,於2008年4月1日起改為招呼站。
談文站早年曾因身為造橋木炭、公館紅瓦及南庄煤礦等貨物的轉運站而興盛。
站房以日本進口之杉材建造,有三角形急斜式屋脊、Y字形廊柱、牛眼窗及夯土牆等特徵。站前迴廊已不復見,原日磚建造之油庫(放置馬燈、尾燈、手提號訊燈及煤油等)另以本地紅磚新建;而現代的旅客天橋設施,附有藍色採光罩設計,是海線車站共同特色。(資料來源: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車站專區/台中運務段/台中運務段導讀/轄內車站/談文站)
領騎Jack除了介紹車站,也利用此地,將位於中港溪下游東南岸的談文村與早期瀉湖的關係,從大門湖,談文湖到談文村的演變,解說的好有趣。
(關於談文地理人文可參考;苗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行政單位/鄉鎮市公所網站/造橋鄉公所/鄉誌下載(個人認為這一系列真棒)/第二篇地理篇內文之談文村&談文湖)
▼從談文車站天橋,看談文村黃金稻海,想昔日與現今地理變遷之差異,極大啊!
P7063286  
▼談文站的月台候車亭,有畫中畫的Fu!
P7063298  
▼拜訪完談文站,大家跟著領騎,沿著縱貫鐵路海線鐵道繼續騎走而行。
P7063308  
▼大山車站。
P7063314  
▼大山車站售票亭。
P7063318     P7063316P7063315 
 
▼談文站、大山站與新埔站,都已列入苗栗縣定歷史建築。
P5312264  
大山車站啟用於1922年10月11日,當時稱「大山腳驛」,附近沙丘連亙,適合栽種西瓜。日治時期,此車站以稻米運輸居多。建築外觀及內部運用,充分呈現當時社會歷史背景,為台灣少數存留之和洋折衷之木構車站建築,是日治時期鐵路小型火車站的代表典型。(資料來源:苗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旅遊休閒/觀光休閒/慢遊苗栗/後龍鎮/大山車站)
▼外埔大排自行車道。
P7063323  
▼這個海堤後面有很棒的景觀,想看到,還要看潮汐起落,才能決定是否見客?
P7063324  
答案揭曉…
▼苗栗已有三百年歷史的合歡石滬。
P7063328  
今天我們能看到這座有三百年歷史的完整石滬構築,真是幸運之日!天氣雖然炎熱,領騎Jack對石滬的導覽精彩萬分,讓人已經忘記高溫。(天熱要多喝水!)
▼海堤上有一斑駁的“石滬的砌築與淵源探索”的導覽牌,上說“石滬”之由來仍是一個謎?
P7063334  
依照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所述;石滬是居住在沿海地區道卡斯族捕魚的方式,以石頭為建築主體,圍堵於鄰近沿海,利用海水漲潮與退潮之間,捕獲漁獵。文中亦詳述從清代至日治時代,原住民與漢人之間,對石滬主權與漁權的關係。(資料來源: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平埔族群/石滬)但無論如何,還是要佩服先民用智慧捕魚方法!
苗栗縣沿海原有22座石滬,但現僅存合歡石滬與母乃石滬較為完整。
▼合歡石滬是大型石滬。
P7063332  
▼告別合歡石滬後,騎走後龍鎮濱海自行車道,繼續南下。
P7063342  
▼外埔漁港。
P7063343  
外埔漁港是一個非常寧靜的漁港!
▼漁港之美一。
P7063345  
▼漁港之美二。
P7063348  
▼漁港之美三。
P7063349  
▼漁港之美四。
P7063353  
漁港海堤有長長的木棧道,雖然漂亮,但是有些木板長期經風吹日曬,已經翹起,行走其上要小心!
▼退潮的海邊,有著另一種美感!
P7063355  
▼後龍海堤自行車道,繼續南下。此海堤自行車道的路中央會有小突出物,要小心騎!
P7063359  
▼單調的水泥路面,偶而出現活潑的路面裝飾圖案,令人喜悅!
P7063362  
▼後龍溪口與退潮的海濱美景。
P7063367  
▼轉彎了!不要貪圖美景,就直直騎落去喔!(先前路段有護欄,這裡右邊卻沒護欄?哈哈!)
P7063368  
要跨過後龍溪,繼續南下,就必須繞到台61線的濱海公路。
▼後龍溪上觀海大橋。
P7063371  
過了觀海大橋,我們將右轉進拜訪龍港村。
▼同興老街,短短大約不到50公尺,看起來跟許多老街不同,但它曾見證龍港村早期繁榮的時代。
P7063375  
▼龍港村舊名公司寮,看到用心與設計過的路標,令我不禁想...此地有何特殊之處?
P7063380  
其實龍港村有非常精彩的歷史;龍港昔日稱為後壟港,從清代至今,後壟港扮演的角色從幾名漁戶搭寮捕魚的小漁津,到移民拓墾者上岸的門戶、商品貨物輸出入指定港、近海漁場漁港,現在已經近三百歲的後壟港,曾有外國商行在這裡設立,因此又稱為公司寮港。
1954年易名「龍港」,1950年代一度是臺灣中部唯一的良好漁港,近海和遠洋漁業都很發達。後來由於後龍溪的砂石,造成後壟港淤積,只能停泊膠筏,疏浚費用不貲,漁港角色退位,由政府另於外埔海岸築堤建港所取代。
後龍最早的街,傳說是後壟港到番婆仔溝一帶。在同光國小東側有一條小水溝,以前平埔族婦女常在水溝裡洗衣服,所以被稱為「番婆仔溝」。後壟港的繁盛時期,是一條熱鬧的街道,就是現今的同興老街,早期商號的建築,透露著後龍溪口曾經扮演著商業交易,貨物吐納的角色的餘韻。同興老街的存在,也代表了後壟港曾經是一個繁華的港口市鎮。(資料來源: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平埔族群/後壟港)
光鮮亮麗的過去,對照現今寧靜低調地漁村景象,真如一齣起起落落的人生戲曲。曾多次匆匆在台61線濱海公路往來,若非此次單車之行,怎知轉個彎,還有此地的存在?現存的人們,不因時空背景不同,依然努力過著生活!
▼後龍龍港五福宮,遇到一輛縣政府的服務專車,正要服務此地的鄉親父老們。
P7063393  
時近中午,我們在後龍龍港五福宮休息,吃自己帶的簡易餐飲。並到附近的龍港派出所補水,今天天氣炎熱,路程上能補給的點也不多,能在此休息,感覺很幸福!今天遇到的黑狗兄,很乖ㄟ!
吃完簡餐,利用休息時間,就四處逛逛,逢此炎熱的中午時分,卻看到後龍溪口的景象,十足令我深深感動!
▼後龍溪上討海人,他們在做甚麼?。
P7063387  
我們遇到好客的當地居民,幫我們解答了上圖的疑問?
▼野生蛤仔。
P7063394  
▼野生蚵仔。
P7063397  
據說採集野生蚵仔是龍港溪口獨家特有的生活方式,蚵仔是依附在沙洲石頭上,而不像一般養殖在正正方方的人工矩陣中,所以又稱石蚵或岩蚵。這季節性的產物,便只有6月至中秋期間,才會看見當地居民,沿著後龍溪彎腰浸水,接續到台灣海峽的美麗幅畫,這是一項依尋時節的採集活動。(資料來源:大台灣旅遊網/台灣單車之旅/苗栗龍港)我們很幸運地,此時正看到了當地居民特有的生活映象。
▼漁市巷,一條你容易錯過的神祕巷弄。
P7063381  
▼神秘的漁市巷…轉彎,好像時光交錯,讓兩個不同空間在瞬間疊在了一起?
P7063399  
▼廢棄的公廁?
P7063404  
▼現今的龍港漁港退潮景象。
P7063406  
▼繼續沿著縱貫鐵路海線鐵道騎走。
P7063408  
▼遇到西湖溪上的鐵道橋,橋下,蔽日、風涼、垂釣、好怡人!
P7063410  
▼為跨過西湖溪,來到了台61線濱海公路上的西湖溪橋,右手邊橋下路是剛剛騎來的路。
P7063415  
▼目標,前進好望角。
P7063416  
這是今日唯一讓人感到艱辛的一段上坡路段,其實是因為今日氣候非常炎熱,讓人不禁要多費一些體力啦!
▼烈日下的考驗。
P7063419  
▼終於來到好望角入口。
P7063424  
▼好望角平台,有許多小販,正好讓我們滿足一下冰涼的需求!
P7063434  
▼好想躺在大風車下…。
P7063432  
▼遠望苗栗後龍美麗的景觀,這是努力登高後,視覺的獎賞!
P7063439  
▼烈日高照,補充了不少水分。
P7063438  
▼前方風車下正是海角樂園。
P7063436  
▼突然驚呼,莒光號來囉!
P7063442  
▼就是等待這火車快飛的映象!
P7063444  
▼跟擁有美麗景觀的好望角,說拜拜!我們將繼續前進…舊海線鐵路的火車磅空群。
P7063450  
▼不畏炎熱天,婦唱夫隨,一起輕鬆騎向最高處。
P7063452  
▼謹慎滑向最低處。
P7063456  
▼正式進入鐵路懷舊步道。
P7063461  
▼遇見昔日鐵道舊跡。
P5312352  
▼第一個鐵路舊磅空,進去後,一片黑,如果沒有充足的燈光,你一定能感受到…甚麼叫做“空間迷向”?。
P5312354  
▼第二個鐵路舊磅空,前面有兩隻可愛的貓頭鷹。
P7063470
▼第三個鐵路舊磅空。
P5312362   
連續三個磅空,雖已無鐵道鋪設,卻仍能感受之前的鐵道軌跡。這是一段涼快又有冒險刺激感的路程!
▼沒有鐵道的舊海線旁邊,其實就是現在的海線鐵道。
P7063481  
▼清海宮前,盡責地陪騎殿後。
P7063489  
▼藏在路邊山坡的過港貝化石層,現為苗栗縣定古蹟,驗證此區地理,曾在海中。
P5312376  
▼進入濱海自行車道,經過海角樂園,沿線騎走風車群。
P5312384  
此次經過南港漁港時,並無看到陸上行舟的景觀。
下面幾張圖是先前曾經遇到的實況,重溫一下難得的經驗。
▼漁筏靠岸。
P5312390  
▼船員即去開岸上的牽引機,此時也解惑了岸上為何有多架牽引機駐留?再將車輪與漁筏平衡放置好,掛上牽引車。開動…。
P5312389  

P5312399 
▼最後將漁筏牽引上岸,這不就是陸上行舟的景象。
P5312403  
▼離開綠光海風自行車道,回到縱貫鐵路海線旁道路,繼續南騎往白沙屯拱天宮。
P7063490  
▼莊嚴富麗的白沙屯拱天宮,內供奉媽祖,至此誠心祈求媽祖保佑眾生平安!
P7063492  
白沙屯舊名為「白沙墩」,是個依山傍海的村落;海岸線上東北季風帶來的大量風沙,堆積雪白的新月型沙丘,「白沙屯」之名由此而來。自古即地處交通要站,因「山海之近於斯為最狹」為新竹到大甲的官道必經要站之一,今為台1線與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交接處。
拱天宮是地方信仰中心,隨歲月穿梭,幾經整建,直至民國七十八年十月竣工完成現有莊嚴富麗的規模。
拱天宮每年往北港進香,朝天宮鑑於彼此深厚的情誼捐建拱天宮歡迎門,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九日落成,雕飾精細、美輪美奐,巍峨豎立在台一線旁,遂成為白沙屯的新地標。(資料來源:白沙屯拱天宮網站/關於拱天宮)
拱天宮的媽祖南巡進香行程是非常有特色的,這一定要介紹一番:
白沙屯進香的重要事務以媽祖旨意為依歸,除了起駕、進火、回宮及相關儀式的時辰之外,沿途沒有固定路線、沒有規劃好的路程,也沒有固定的停駕歇息地點,全由媽祖隨興決定,憑藉媽祖神轎來決定行走的方向,途中該走哪一條路、或該在何處停息,都是依照媽祖采轎而定,媽祖旨意直接傳達到神轎上。神轎力量的擺動現象一般稱做行轎或采轎,白沙屯媽祖的風格是很平易近人,也很有自己的特性。由神明帶領信徒的進香路徑,一庄又一庄緩緩的前進,進香路線常捨平直大道而走田野小徑,巡訪賜福百姓無數,不預期地歇駕於民家、工廠、學校、廟宇、市場,有時過橋有時涉水。(資料來源:白沙屯拱天宮網站/南巡進香)感謝領騎Jack的告知。
拱天宮內還有媽祖文物館,收藏多樣歷史古物。在擁有如此豐富的文物禮俗與歷史信仰傳承之下,終於了解,為何拱天宮每日能吸引廣大媽祖信眾至此祈福的原因了!
▼白沙屯海堤自行車道,經過通霄台鹽廠。
P5312404  
▼白沙屯海堤自行車道。
P5312407  
▼新埔站。
P7063502  

P5312410 
1922年10月11日海線通車時,名為新埔驛,1986年6月1日改為簡易站,由白沙屯站管理。新埔與其他海線木造老車站不同之處,在於它設有台階,一出車站門口即可看見蔚藍的台灣海峽,是西部幹線站房最靠近海的車站。(資料來源: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車站專區/台中運務段/台中運務段導讀/轄內車站/新埔站)
抵達新埔站,今天的騎程也將告一段落,大家紛紛忙著將單車裝袋。然後,讓車站繼續扮演著百年不變的角色,南下北上,送往迎來,人生依舊悲傷喜樂…。
▼打包上火車。
20140706_160518  
結束了一天的騎程,感謝博學多聞的領騎Jack,對多處景點介紹,讓我準備帶著收穫滿滿的腦袋行囊,伴隨愉悅的心情回家。
▼回家前,順便一遊,龍鳳漁港的鹹水灘-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0140706_181013
騎程心得:
1.苗栗造橋鄉朝陽村的福陽宮廣場-談文站-大山站-後龍合歡石滬-外埔漁港-龍港村(公司寮)-好望角-三個舊鐵路隧道-過港貝化石層-綠光海風自行車道-白沙屯拱天宮-新埔站(搭火車)-談文站-造橋鄉朝陽村的福陽宮廣場,全程大約42公里。
2.今天的騎程,看似是簡單的單車旅行,卻是蘊藏了豐富的當地人文風情與歷史文化之旅,讓單車放大我的視野,不正是如此!
3.到外縣市騎單車旅行,考量時間因素,除了自行開車、揪友共乘或搭公車(4+2)外,也可以搭兩鐵(台鐵、高鐵),甚至提前一天前往。當然,如果沒有時間問題,更可以直接騎去。所以,有如此多的交通串聯方法可以搭配,組合方式就看自己如何選擇?
4.話說一般帶單車搭區間火車,至少要拆車輪(或折疊),再用攜車袋裝起來搭,就不用再加車錢。搭高級一點的火車,一樣裝車袋,就必須查明班次與可放置單車的車廂。不想拆裝單車,就必須多付單車費用,但搭前須先查明有可放置單車車廂的班次,並提前申請購票。這,好像有點複雜…的確,因為火車的車種較多之故啊!哈哈!
5.相關資料網站: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 http://www.railway.gov.tw
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http://210.240.125.35/citing/default.asp
苗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http://www.miaoli.gov.tw
大台灣旅遊網 http://travel.tw.tranews.com
白沙屯拱天宮網站 http://www.baishatun-matsu.com
6.附記:海線鐵路懷舊之旅
日治時代1908年縱貫線(海線未完成前並無台中線之名稱,而是稱為縱貫線)通車時,竹南=彰化間海岸線鐵道尚未誕生,為改善縱貫線山線路段運輸瓶頸,西部海線鐵路於大正8年(西元1919年)開始動工,翌年清水=王田路段先行完工,直至1922年10月11日才全線通車營運,從此海線正式取代台中線成為縱貫線。
當時興建的海線古老木造車站,包含談文、大山、新埔、日南、追分等站,簡易標準形式的站房設計,概以日式木造為主體,其建築風格皆十分近似,如不等斜三角形屋頂、Y字形廊柱環列、入口雙木並立、屋頂側邊圓形之牛眼窗及夯土牆(以竹條橫直編織成牆面的內部支撐附著結構,再用泥土和米糠混合塗抹)構造等特色,讓海線鐵路益顯古意盎然,近幾年來,這些木造車站吸引不少鐵道迷造訪,連婚紗業者也絡繹前來。(資料來源: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車站專區/台中運務段/台中運務段導讀/海線小簡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城鄉遊騎士 JE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