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座偉大的城市,來自一條永續活耀律動的河流。」
    想像從前,先民從唐山冒險犯難勇渡黑水溝,來到台灣,尋著早期的水系湖泊,順水而行,逐水而居,開發農業,為利灌溉,闢圳成網。水路,是先民開拓與發展台灣尋求活路的重要推手。
    新北市中和區的昔日發展,依據中和區公所網站介紹認識中和的地理環境,提及與中和有關的河流有三;新店溪、南勢角溪(南山溝、廟子尾溝、中和溝) 、瓦磘溝(原潭墘溝)。這些溪流,也是昔日先民往來台北與中和各地重要的水系網絡交通。
    出發吧!一起來逛逛中和的水系騎程!實際騎走這些今昔溪溝應該有助對「中和」進一步的認識,現在就讓我們從瓦磘溝北支流開始;
▼瓦磘溝北支流的起源,也許就在這永和復興商工旁。

20180401_155500_副本
    從復興商工出發後,鑽進小巷弄中繼續循訪「瓦磘溝」蹤跡。
    瓦磘溝(原潭墘溝),她名據說是與中和早期於瓦磘地區曾設燒窯廠製磚瓦而得。她源起有二;一自北支流(現永和復興商工旁),一自南支流(現尖山腳),並位於今智光工商後方匯流成東支流(形成主流,也形成中永和之區域界線)後續行,此雙流會合地點因早期水道可行舟,而於此設碼頭稱「雙叉港」。過港之後,水流續行,最終與南勢角溪(南山溝、廟子尾溝、中和溝) 會合匯流入新店溪。
▼應該是安全考量,用盆栽美化掩蓋下方流過的瓦磘溝水。
P3317494_副本 

20180401_154528_副本 

20180401_154057_副本 

20180401_153812_副本 
    循訪永和現有住宅區內的瓦磘溝,過程充滿了興奮之情。
▼在永和民族公園旁,瓦磘溝終於明顯出現。
20180401_153632_副本 
就從瓦磘溝左岸沿岸繼續騎走。
▼永和民族里公園的瓦磘溝視野。
P3317499_副本 
▼民治街市場。
P3317504_副本 
永和民治街到中和民享街這一廣大區域帶,是片充滿樂趣的早市與黃昏市場,冷熱蔬果等食物眾多,每日開市時,總是人潮洶湧,自然也是喜歡早晚逛傳統市場者最佳去處。
▼離開市場後,又逢出現的瓦磘溝。
P3317506_副本_副本 
▼新出爐的「百獅公園」。
P3317508_副本 
    獲得國際獅子會一百週年慶社區傳承服務計畫的經費支援而成立的百獅社區公園。
▼百獅公園旁的瓦磘溝景觀。
P3317510_副本 
▼有喜感的獅子。
P3317513_副本 
▼新蓋住宅後的瓦磘溝景觀。
P3317517_副本 
▼民享橋下,瓦磘溝南北支流會合口。
P3317520_副本 
▼智光商工校區後的「雙叉港」標註。
P3317531_副本 
▼漂亮的文案願景,期待漂亮的水景。
P3317536_副本 
過雙叉港後,即將騎走瓦磘溝右岸(大部分在永和區內)。
▼過橋轉往瓦磘溝右岸,遇到新生的綠芽,彷若期待瓦磘溝的新生。
P3317538_副本 
▼潭墘橋邊的水源意象。
P3317545_副本 
▼潭墘橋後的瓦磘溝景觀。
P3317551_副本 
▼安平橋。
P3317553_副本 
▼過安平橋後的公園,居民在巨大的芒果樹庇蔭下好乘涼。
P3317559_副本 
▼景安路79巷市場。
P3317560_副本 
▼景安路上橋之瓦磘溝景觀。
P3317561_副本 
▼雙和停車場後的瓦磘溝景觀。
P3317563_副本 
▼位於中和路上的泰安抽水站。
P3317565_副本 
    瓦磘溝沿線有九處抽水站,抽水站的設立與維護,是為改善市區過往每逢雨大而淹水之水能順利排入瓦磘溝,以降低居民淹水損失。
▼雙和停車場旁的小徑。
P3317567_副本 
▼這段景觀觀來還蠻舒適。
 P3317569_副本
▼雙和公園旁瓦磘溝上的人行橋。
P3317571_副本 
▼水源路的水源橋。
P3317572_副本 
    「永和深井」離水源橋很近。
▼水源橋下景觀。
P3317575_副本 
▼水源橋旁景觀。
P3317578_副本 
▼水源橋旁巷弄內的牆面壁畫。
P3317581_副本 
▼過保平路無名橋後,景觀感覺較有Fu。
P3317584_副本 
▼沿岸此時飄出桂花香。
P3317586_副本 
▼一座看來較有歷史的橋柱。
 P3317587_副本
▼中山路的雙和橋,捷運萬大線正在施工。
P3317589_副本 
    過雙和橋又改騎瓦磘溝左岸。
▼雙和橋下的景觀。
P3317592_副本 
▼永和永平國小後門的佳和公園與人行橋。
P3317593_副本 
▼微笑單車佳和公園站點。
P3317594_副本 
▼過莊仁橋後,又改至瓦磘溝右岸騎走,馬路變的很大條。
P3317596_副本 
▼微笑單車多利橋站點,看到瓦磘溝抽水站,離新店溪近了。
P3317600_副本 
▼瓦磘溝與南勢角溪的匯流口。
P3317602_副本 
▼瓦磘溝抽水站排水口與高高的新店溪河堤,區隔了兩方。
P3317606_副本 
▼瓦磘溝與南勢角溪的匯流處將入新店溪口。
P3317604_副本 
▼中和抽水站。
P3317608_副本 
▼新店、中和、新莊之捷運環狀線。
P3317610_副本 
▼尋覓中和排水溝(二八張溝)前,路過一段小溪流。
P3317611_副本 
▼中和抽水站旁的小徑路,準備進入中和排水溝(二八張溝)左岸沿岸騎走。
P3317615_副本 
    在中和行政區圖上,瓦磘溝旁還有一「中和排水溝」與「連城支線」,昔稱「二八張溝,起源有二說法,一為員山公園,一為土城,其最終亦是流入新店溪,她亦有支流與南勢角溪相會。這段行程將是今日的加碼騎程。
▼這「中和排水溝」有明顯的自行車道。
P3317620_副本 
▼過中山路。
P3317622_副本 
▼過連城路。
P3317624_副本 
▼這段路騎來非常舒適,哈哈!
P3317625_副本 
▼等紅綠燈,準備過64快速道路下,車多交通繁忙的中和中正路。
P3317626_副本 
    沿「中和排水溝」到此與中和中正路交會的這個路口,地面有紅色單車道標示,特別介紹此處,因為此路徑對單車客往來中和土城而言,是比經過前方交通繁忙的中正路、錦和路、和城路一段三路交會的大路口來的安全之路徑。
▼過中正路後,轉進在這段高架橋下的單車道。
P3317627_副本 
▼前方即是長長長的錦和人行陸橋,下方是交通繁忙的中正路、錦和路、和城路一段三路交會的大路口。
P3317628_副本 
    再提醒,單車客若要過此大路口,如前介紹地點等紅綠燈過中和中正路,再沿此路徑騎走過前大路口往土城,較為安全,回程亦是。
    和城路一段若往雙和醫院方向,路小機車多,騎單車要很小心,若騎走這單車道路徑,再接中和中正路往雙和醫院方向會較安全。
▼等紅綠燈過錦和路口處是中正一橋。
P3317629_副本 
▼過錦和路後,即沿著和城路一段旁「連城支線」水道的左岸單車道騎走。
 P3317630_副本
▼過高速公路下方涵洞後,注意此中正三橋旁的單車道,單車要轉到右岸騎走。
P3317633_副本 
▼前方將進入土城的「支線」。
P3317635_副本 
▼延吉廷寮溝橋下方的塗鴉。
P3317638_副本 
    因為橋名又引起筆者好奇,經查原來此段亦稱為「廷寮溝」,廷寮溝位於土城市延吉街23巷起至與中和市交界處,是土城東北方的主要排水幹線。
▼這段道路沿線車少非常好騎走。
P3317639_副本 
    這段廷寮溝整治與道路(含右岸單車道)建設,於2012年元月完成通車後,是往來中和土城非常棒的替代道路,筆者即常利用此「二八張溝」(連城支線、廷寮溝)往來土城,此對單車騎走較為安全。
▼廷寮溝到此無路續行。
P3317645_副本 
▼廷寮溝水轉右方仍有延續,但無道路可續行。
P3317642_副本 
▼到此路盡頭後,只好轉回程續騎走廷寮溝右岸騎走。
P3317648_副本 
▼廷寮溝右岸,顯見完整的單車道。
P3317649_副本 
▼孤獨的紫藤花開。
P3317652_副本 
▼廷寮溝景觀。
P3317650_副本 
▼廷寮溝與單車道。
P3317653_副本 
▼遇見艷麗的喇叭花。
P3317654_副本 
▼準備回到「連城支線」中和端。
P3317655_副本 
▼中和新八景之一,中和國民運動中心。
P3317657_副本 
▼回程依然騎走安全的單車道。
P3317662_副本 
    車道上有英文字書寫的單車道環圖標示,這個新鮮!
▼從錦和路下方出現的排水口?
P3317663_副本 
▼續行回到「中和排水溝」右岸。
 P3317666_副本
▼微笑單車碧河宫站點。
P3317667_副本 
▼這段水道路徑整理的景色宜人。
P3317668_副本 
    回到橋和路即右轉,往南勢角溪(南山溝、中和溝、廟子尾溝)而去。
▼這條水道是在華中橋下,為中和排水溝與南勢角溪(南山溝、中和溝、廟子尾溝)間的連接水道。
P3317670_副本 
▼福祥路旁,中和排水溝與南勢角溪(南山溝、中和溝、廟子尾溝)會合後的匯流口處。
P3317671_副本 
▼南勢角溪(南山溝、中和溝、廟子尾溝)左岸視角的景觀,這段整治明顯。
P3317676_副本 
▼過中山路二段,往福和宮的這段水道已經為箱涵取代溝渠而隱藏。
P3317678_副本 
▼福和宮前的說明,註記了「廟仔尾溝」往昔。
 P3317679_副本
    南勢角溪(南山溝、中和溝、廟子尾溝)源起橫路里石門溝(石門灘音),與瓦磘溝會合(後再流入新店溪)前經過福和宮,此段昔稱「廟子尾溝」現也稱「中和溝」,是早期先民進入中和的重要行舟水道,中和第一老街「枋寮街」也因人口群聚而誕生於此。
▼福和宮旁的廟美綠林小徑,似乎可看出昔日港口之規模。
P3317681_副本 
▼廟美綠林小徑,靜待其中確實感受優美。
P3317685_副本 
▼回到南勢角溪(南山溝、中和溝、廟子尾溝)右岸繼續騎走,對面是微笑單車福祥里(中和溝)站點。
P3317690_副本 
    離開南勢角溪(南山溝、中和溝、廟子尾溝),回到瓦磘溝左岸開始往原出發點回騎。
▼永和永平國小後門人行橋,已見家長們在橋前聚集,等著自己的孩子放學。
P3317691_副本 
▼過水源橋,瓦磘溝左岸原以為不可行,經人指點扛車過關。
P3317693_副本 
▼經過雙和公園旁瓦磘溝上的人行橋前行,這後續無路。
P3317697_副本 
    回頭牽車過雙和公園旁瓦磘溝上的人行橋。
▼回到瓦磘溝右岸這段較美的一段路徑騎走。
P3317699_副本 
▼前行又轉回左岸騎走,瓦磘溝沿線有許多停車場與小公園。
P3317701_副本 
▼過永和中正路,再轉進瓦磘溝右岸,即將回到瓦磘溝雙叉港。
P3317705_副本 
▼回到雙叉港前的民享橋後右轉,進入瓦磘溝南支流左岸的大勇街騎走。
P3317706_副本 
▼沿著大仁街到此,已不見瓦磘溝南支流的蹤影。
P3317707_副本 
    這次依照瓦磘溝南支流源起尖山,於是依照可能方向過景平路去找水道,往尖山去尋。
▼景新公園。
P3317711_副本 
▼三介廟。

P3317710_副本
最終仍尋無瓦磘溝南支流起點的蹤影。
▼回到景平路遠望尖山腳,不知瓦磘溝南支流起點何在?
 P3317715_副本
▼這裡出現可見「瓦磘溝南支流」的明顯水道口,看來起點應該早已轉地下化。
P3317719_副本 
    續沿瓦磘溝南支流右岸騎走。
▼瓦磘溝南支流景觀。
 P3317725_副本
▼中和鎮福宮前的小公園,秀仁里洗手間前屏障牆的壁畫。
P3317728_副本 
▼公園後的瓦磘溝南支流。
P3317732_副本 
▼瓦磘溝南支流旁的黃昏市場大公園。
 P3317733_副本
▼瓦磘溝南支流與北支流會口前。
P3317739_副本 
    離開雙叉港,過民享橋沿「瓦磘溝北支流」右岸騎走,今日騎程將近尾聲。
▼民治路市場後方的瓦磘溝北支流。
P3317742_副本 
    經過民治街市場後,最終回到永和民族公園,今日的中永和水系之旅,也將暫告一個段落。經過今日中和水系的騎走,對中和的認識又有一番收穫,真棒!但也有一份惆悵…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城鎮的水系,似乎也在我們對城鎮建設與居住空間的需求間,隨著時間的演化而在忽略中逐漸遠離,縱使她一直都在,但汙染或消逝的水系也已改變我們居住的生態環境。
    現在,當我們開始檢討生存空間與生態環境永續經營的課題。水系,又回到我們重現生活、空間與整體生態的重要資源角色。
    水,是自古以來天地萬物依賴生存的重要物質,但地球氣候溫度的改變已逐漸影響天地萬物的永續生存問題,除了空氣,水資源的角色也將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探討課題。我想,我們對本身周遭所擁有也離我們最近的天然資源,只能選擇更珍惜與保護,才能前進未來…..愛她,就從自己做起!
騎程心得:
1.今日騎程約32公里,騎過永和、中和、土城三區。中和的水系路徑其實是很容易騎程的,歡迎大家就去騎騎走走,親近她,才能讓我們能更重視她的存在,也讓她與我們之間,能擁有更長久又永續的親密生存關係!
2.這次新發現中和古有一農業灌溉的「永豐圳」水網,此就另話再騎談。
資料來源:
中和區公所>認識中和>地理環境 https://www.zhonghe.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037
維基百科>瓦窯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3%A6%E7%A3%98%E6%BA%9D
維基百科>二八張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8C%E5%85%AB%E5%BC%B5%E6%BA%9D
維基百科>南勢角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5%8B%A2%E8%A7%92%E6%BA%A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城鄉遊騎士 JETT 的頭像
    城鄉遊騎士 JETT

    城鄉遊騎士 Taiwan,Cycling. 深 歷 騎 境

    城鄉遊騎士 JE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